|
附近心理医生|2025年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与安置工作全面展开,受灾民众得到及时救治时间:2025-01-25 14:07 下图:2025年1月11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落户有序。 下图:2025年1月10日,救援人员在定日县古榕乡古榕村清理震后废墟。 图:上海市第十批集团援助医疗队与上海翔安医院上海翔安医院进行交流。 此次地震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7个村庄。距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2个乡镇和村庄,导致乡镇和村庄房屋受损较多。 记者|王中正 珠峰悲切,雅江泣不成声。 据中国地震网正式测定,2025年1月7日9时52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最大烈度为9度,9度区涉及长征乡、果果乡、郭家乡、曲洛乡、加尔措乡、曲当乡,面积约671平方公里。 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截至1月7日19时,地震已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伤,28名重症人员被转移至市人民医院救治; 3609间房屋倒塌。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将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搜救人员,全力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工作。要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及时调整抢险救援物资,迅速修复受损基础设施,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 滋贺县地震发生一周后,抗震救灾工作稳步推进。据“西藏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从1月8日下午开始,救援队伍已基本满足当前需求,灾区工作已从紧急救援转向群众安置阶段。 此次地震灾区高寒缺氧,正值冬季。定日县近期最低气温基本在-15℃左右,下午偶有阵风7级。此外,7日发生6.8级地震后,当地仍有余震。 1月13日20时57分、58分,定日县1分钟内分别发生4.9级、5.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 与此同时,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救治的重伤员,经过全力救治,转院伤员无一死亡。灾区群众正从帐篷搬进动脉瘤室。 在高寒和余震中,日喀则人民的生活正在重建。 直接打击:珠穆朗玛峰脚下,边境县城 定日县政府官网显示,定日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珠穆朗玛峰脚下,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县城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驻地海拔4325米。全县总人口61785人(截至2021年6月),是西藏最大的边境县、旅游文化大县。 珠穆朗玛峰风景区位于定日县境内。 2024年,珠峰景区接待国际游客13700余人次,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法国等。2024年,定日县旅游总收入约4.2亿元,同比增长10.3% 。 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地震不仅波及定胜县,还波及日喀则拉孜地区。 1月7日11时27分,拉子县发生3.6级地震。 11个乡镇基本受到影响。目前,已有13人死亡。房屋倒塌1541户,房屋开裂9300多户。 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因为本次地震的时间发生在凌晨(记者注:日喀则距京城约2小时车程,实际当地时间7点左右)。屋内。 位于定日县老家的古榕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共有41户222人。地震发生时,村里有204人,外出18人。 “当时我刚起被子,突然感觉山摇晃,我下意识地跑了出去,但从房顶掉下来的石头还是打到了我的背上。”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古榕村的村民王旺旺震惊不已。 地震中,除了王家和儿媳妇外,其他家人都被埋在废墟下。随后,救援力量迅速赶到后,王家的妻子、大儿子、小儿子一一获救,越来越多的被埋人员被救出并转移到安全地点。 据《西藏日报》报道,正在救援第一线忙碌的古榕村党支部书记,在灾后不幸死亡名单上看到了母亲的名字。 “照顾好生命,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我相信,如果母亲在天有灵,一定会体贴我的。”纪仁平措并没有停下。 解放军第一时间赶赴救援 地震发生后,各方力量立即投入救援。西部战区第一时间派出无人机、直升机赴地震灾区勘察,协调网空部队配合,全面了解受灾情况。在指挥机构指挥中,各分队紧密配合,联系当地用兵需求,联合指挥地面、空军出动。 7日14时5分00秒,由艰苦奋斗的战区力量飞20组成的战区飞赴震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接到命令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克服高寒高寒、条件不利等劣势,立即行动起来,积极配合当地救援。与此同时,西部战区空军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派出无人机前往地震勘察,同时组织多架运输机、直升机和地面部队加强供暖、医疗、供氧随时供应氧气供应,执行救灾任务。 据西藏滋贺县地震灾害救援工作新闻发布会1月9日消息,西藏此次地震级别高、烈度强、震源浅,震中周边村庄相对集中,造成更严重的房屋损坏。具体来说,此次地震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7个村庄。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2个乡镇、村庄,导致集体乡镇房屋受损较多。 中国防灾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常务副会长郝楠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表示,震区附近农村房屋结构脆弱。当地的房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抗震房屋,另一种是土、土、砖木、土木等传统房屋。从灾情卫星地图、社交媒体和航拍照片来看,抗震房屋受损并不严重。但其他传统房屋大多缺乏抗震结构,且建筑材料简单。 地震发生后,安置工作立即启动。据上海市定地定日集团负责人、定日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袁德刚透露,由于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如何安置群众,居住问题是第一位的。 “这方面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不仅要详细考虑群众生活的便利程度,还要考虑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袁德刚表示,目前的标准化板房只是作为临时过渡。许久。但由于板房紧缺,只能优先保证受灾最严重地区的安置需求,其他一些受影响较轻的村庄将逐步跟进。 经过国网藏电一线工作人员连续奋战,截至1月10日21时30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定日乡吉乌青村郭村、常熟乡莫日村国荣村177号活动板房已通电。 在同样受到地震影响的拉子县拉子县,当地居民李媛媛(化名)告诉《新民周刊》,最近她和同事每天都呆在空旷地区的主动脉室里。板房里有电热毯,很温暖。 上海援藏,奔赴灾区第一线 海拔4000米高原的救治和灾后重建,对当地民众和上海救援力量来说都是一次“大考验”。 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上海援鄂干部联络组组长彭一玛赶赴定日县。彭一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对口支援领域重大灾害情况。按照计划返沪的第十批上海援鄂干部和“集团式”援沪医疗队立即响应,主动上岗。地震发生后两天,他们就回到了日喀则的工作岗位。 《新民周刊》1月13日获悉,目前上海的医生集中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到达当地后立即启动。就在上海第十批援藏医疗队抵达西藏两三个小时后,另一支12人的上海医疗队也抵达并立即投入灾后救治。这是由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浩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医生组成的团队。 据《新人民晚报》报道,目前已有36名沪藏医疗队员涉足骨科、创伤、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基本上地震伤员都能得到妥善救治。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当前的重点是向上和向下。一些病情较重的伤员需要更专业的队伍或者更丰富的资源救治。接受评估后,这些伤员将决定是否转移到拉萨。对于部分已经基本康复的伤员,综合评估后会转送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此外,医院还有一个重点关注点:地震给很多藏族同胞带来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目前,医院正与藏医合作,利用藏医药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 1月1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单宇一直在手术台上忙碌,共完成了10台手术。 “很多患者都受到了惊吓,我们会特别关注地震患者的情绪,缓和语气,在聊天中询问病情,尽量不提及灾难经历。”单宇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说道。 在彭一浩看来,上海医疗救援队员会按照当事人意愿积极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这就是上海救援的优势。” 上海市松江区干部帮扶干部、日喀则市定日县副县长朱东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当地村民现在居住在临时安置区。加热更多设备。 目前,同济大学救援队已继定日县镇长后抵达现场。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当地建筑风格,分析受影响情况,从专业角度提出灾后重建的意见和建议。 朱东风介绍,定日县当地房屋普遍较低,很多建在类似“隐平原”的平原地貌上。土质松软,地震灾害加剧。一些群众修建的藏族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抗震能力较差,一些村庄倒塌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新建的砖混结构房屋,或者钢结构阳光房,其抗震性能都比较好。这将为当地今后优化住房建设提供思路,更好地帮助定日县灾后重建。 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介绍,截至9日15时,日喀则定日县“1.07”级地震共监测到余震1211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33次。最大余震为4.4级,距主震约18公里。 13日晚,定日县发生4.9级、5.0级投降。震源深度为10公里。 在做好防范后续次生灾害的同时,灾区重建工作不断推进。 1月13日上午9时32分,拉萨市定日县乡、拉孜县等地同时举行哈萨克市日则县6.8级地震深切哀悼同胞活动。定日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约翰·巴平措这几天一直奋战在一线。此次,他在家乡长城举办哀悼活动。 “希望大家都善良,能够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