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江门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儿童青少年沉浸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间:2025-01-21 14:05 儿童青少年在江门市心理健康科普体验中心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朱家印 社会心理服务是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源头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近年来,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已成为群众“用得起、用得着”的心理咨询平台,每天24小时无缝地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江门市心理健康科普体验中心是全省首个新模式的综合性心理科普基地。它结合运用声、光、电子多媒体技术,营造沉浸式的空间氛围,以互动体验的形式让心理健康知识“入心入脑”。 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多步建设,群众心理求助意识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 让阳光照进儿童青少年的心中 2019年初,全国选定80个试点地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江门市凭借多年扎实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基础,成为广东省国家级试点地区之一。 试点工作自成立以来,江门市坚持“先行先试、总结推进”的原则,推出了“十大试点示范工程”,以政法、卫生等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促进社会广泛参与。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作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江门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是江门社会心理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已经记不清这三年里给你打了多少通电话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年高考成绩出炉后,一向“报忧”的心理援助热线竟然接到了一位考生打来的好消息电话。这位考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心理援助热线的陪伴打消了他的自杀念头。因此,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特地拨打了心理援助热线,感谢接线员的热情服务。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该考生拨打心理援助热线30余次,先后有6位接线员与其进行过沟通。最长的通话持续了2521秒。 作为更多市民用得起、用得上的服务形式,江门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在应对心理压力、预防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开通以来,该热线已为市民服务1700多个日日夜夜,接听电话近4万个。对于求助者来说,热线接线员就像黑暗中的一线曙光,帮助他们把“死胡同”变成“转折点”,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江门市心理健康科普体验中心也是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亮点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面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依托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专业实力,有序推进心理全链条“体验-评估-指导”公益心理科普活动。 近日,记者走进江门市心理健康科普体验中心心理训练营展区,看到市民体验“有趣的脑电波”,试图用意念控制物体。此外,体验中心还设有多种寓教于乐的心理游戏,让阳光照进儿童青少年的心中。 社会心理服务“组合拳” 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初,存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不完善、心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低、全市心理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江门市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心理服务场所完成率已达100%。同时,全市所有高等院校均按规定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所有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并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跨部门专家组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立了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训基地。试点以来,全市已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约60万场次,惠及群众约500万人次;开办心理服务技能培训班1900余个,医疗、教育、基层、社工机构工作人员155万人次受益。 。 此外,我市将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关系民生的实际工程,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医教联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全方位保障师生心理健康。全方位的方式。 通过社会心理服务“组合拳”,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联动起来,取得显著成效:设立了一条“少心”热线电话、两座“大众心”科普馆成立了三个学院“心育”基地,完善了四类“安抚”机制,打造了五个“安心”示范,打造了彰显武夷精神的高品质武夷“社心”典范侨乡特色,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优秀案例。 。 2023年,江门市以满分通过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评估验收。 下一步,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办公室将紧扣国家、省、市的工作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态度,致力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去为改善侨乡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