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近心理医生|24岁青年回忆3年前抑郁经历:医院实习环境压抑导致情绪低落时间:2025-01-12 14:04 我今年24岁了。这几年,最痛苦的就是3年前的那段时间。回想起来,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仿佛抑郁的“黑狗”突然来了。 进医院实习,换了新宿舍 那是2017年,我是一所医科大学的大四学生。为了方便实习,我刚刚从校本部搬到了附属医院的宿舍楼。当我在学校主校区时,我住在一个4人宿舍。搬到附属医院后,我住在一栋60年代建的老楼里,宿舍有6个人。房间的空间很小,只能容纳一张床。 ,甚至连他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 进入医院学习后,功课变得更加紧迫。基本上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是满班的。而且我和原来的室友分散在不同的医院,所以我对新室友不是很熟悉。 也许是因为这个狭小压抑的环境,我的心情越来越压抑,精神疲惫。起初我并没有太注意它。我以为只是因为我太累了,不舒服。我经常出去逛街、散步,希望能调整一下心情。 起初我只是以为这是正常的心情不好,并没有在意 |图片由作者提供 失眠和负面情绪增加 没想到我的睡眠质量很快下降,开始失眠。到了晚上,各种负面情绪彻底爆发,时间过得极其缓慢,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多。白天睡眠不足,让我昏昏沉沉,更加烦躁,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本来我的睡眠质量就不是特别好。宿舍里的人越多,休息的时间就越长。最后一个同学上床睡觉时,往往是凌晨。而我必须等到大家都休息了,宿舍里没有声音了,我才能慢慢入睡。所以九月份开学后,我的休息时间基本上是每天凌晨一两点。另外,学校组织早操,我经常六点钟就要起床,感觉很痛苦。 然后,一切开始慢慢变得更糟。我经常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心情很沉重。每次给家人打电话时我都会哭。晚上舍友们都睡了,我怕我的哭声吵醒他们,只能在床上默默地哭。哭完后,鼻子被堵了大约一个小时,睡不着,进一步推迟了入睡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让我对我的大学经历感到遗憾。比如,高中毕业后,我的高中同学有的去了国内排名前211的大学,有的去了国外。朋友圈里频频传出好消息,让我本就脆弱的心情更加郁闷。 这种感觉持续了2个多月。最后在亲友的建议下,我住进了校附医院。 第一次去看医生,给神经内科打电话,一坐下就哭了。诊所环境非常嘈杂。医生只听了我几句话就写了“心理咨询室”咨询|照片由作者提供 没有接受治疗, 离那个黑暗的世界越来越近 我工作的二附医院没有“精神科”,只有“心理咨询室”。第一次进去的时候,看到里面的装修很温馨。里面有很多医生的私人物品,一个大书柜,一些绿色盆栽和一张红木书桌。医生坐在对面。 他一问怎么了,我就像断了的水龙头一样哭个不停。医生只是淡淡地问了几个问题,比如“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你父母以前吵过架吗?” “你有多久没有心情不好了?” 最终给出的诊断是:焦虑合并轻度抑郁。医生建议我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还开了一种叫西酞普兰的药。该药一盒10片,售价250元。 医生诊治意见|照片由作者提供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按时服药,也没有定期去做心理咨询。当时我总觉得这些药没什么用,只是心理安慰剂。我很难接受自己的病。我有非常强烈的羞耻感,没有告诉学校里的任何人我的情况。我感觉自己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距离内心的黑暗世界也越来越近。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的症状时强时弱。当我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感到厌世、自我否定,甚至不思饮食、不思饮食。通常,我的情绪会在1到2周后突然好转,感觉就像正常人一样。但没过多久,我又开始感到沮丧,折磨不断地重复着。 渐渐地,我开始整夜失眠。我一天只吃一顿饭。我瘦了很多。每天下课后我只能躺在床上。以前我整个冬天基本上都没有生过病。 2017年冬天,我连续两次发烧。 最后,2018年4月,我给妈妈发了一条微信,说:“我不想活了,我活不下去了。” 妈妈请了假来学校看我。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带出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每天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虽然有妈妈在身边,但我还是彻夜难眠,厌世情绪也没有好转。内心的巨大痛苦让我感觉自己已经无力承担学业了,我产生了暂停学业的想法。 睡不着的时候,我会哭着写在备忘录里 |照片由作者提供 辅导员得知我想“休学”,也了解了其中的来龙去脉。他建议我先去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如果我在看完医生后仍然觉得需要休学,那是我可以做的。我心里很纠结,不想中途放弃,但“我不想活了”的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着实让我痛苦不堪。 2018年9月,我终于来到了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医生听了我的症状后,觉得不严重。他只说症状轻微,我不会有事的。他告诉我不要担心,不要过度紧张或焦虑 ,他们连西药都没开,只是开了很多中成药帮助我睡觉,然后就让我走了。 2018年12月31日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哭到无法呼吸 |照片由作者提供 走出情绪“严寒” 最终帮助我好起来的是妈妈的陪伴和学校的心理咨询。 妈妈陪伴我已经一年半了。我们两个人挤在一个不足30平米的小房间里。她依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甚至还在附属医院游泳。我在健身房学会了游泳,过着快乐的生活。母亲的精神鼓舞着我,感染着我。 出租屋条件简陋,妈妈却每天为我做不同的美味 |照片由作者提供 并在学校辅导员的联系下,每周一次去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经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后,我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咨询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人在说话,谈论过去和童年的事情,而心理老师只是静静地听。每次咨询结束后,我的情绪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症状好转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只是情绪上的“重感冒”。和我研究的其他疾病一样,当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之后,疾病就需要外力的介入来治愈,需要沟通和交流。 ,有时甚至需要药物治疗。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的羞耻感减少了很多,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心理咨询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与人交流,逐渐向亲密的同学和朋友透露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也在意料之中,他们没有多说什么,依然像以前一样对待我,给了我很多支持。 在身边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2018年中下旬我不再依赖每周的心理咨询,情绪开始稳定,睡眠也逐渐好转。作息逐渐恢复正常后,白天感觉精力充沛,能跟上学习和实习。 如今,我仍在继续研究生的旅程,但我仍然在校外租房子。有时遇到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或被辅导员批评或对病人生气时,他们可以自我调节。 上一次抑郁是在2019年底,持续了2周多。我觉得这超出了我能调节的范围。我心想:那条抑郁黑狗又来咬我了吗?于是我又去心理咨询。房间并向辅导员请了一周的假。之后,我向老师和学姐说明了情况,就坐飞机回家了。当我再次回到学校和系里时,我感觉好多了。 接受自己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回想起来,一开始我总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认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给自己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其实我很坚强,只是有一段时间被病魔打败了。我会永远康复并且仍然快乐。就像之前医生说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但没想到会持续这么久。 在后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接受自己远比努力改变自己更重要。接受自己的命运和过去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是这两年与“焦虑和轻度抑郁”作斗争,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认识。 如今,“抑郁”一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随便查一下,似乎很多人都有。近一年来,明星因抑郁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作为一名“路人”,我的症状比较轻,没有自杀,也没有住院。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但与抑郁纠缠的日子确实很黑暗。黑狗夺走的不仅是幸福,还有你感知幸福的能力。 对于和我有同样感受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及时去看心理医生。专业帮助可能比周围家人和朋友的指导有用得多。有时,非专业人士的言论和意见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心理老师给出的建议:1、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发泄的方式;2、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2、想哭的时候不要忍住,就哭吧。 我个人的感受是: 1、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远离让你感到痛苦的环境,分散注意力; 2、失眠最痛苦,恢复睡眠至关重要; 3、情绪的起伏可能会不断重复,面对它时,我做好了生活发生变化或者更严重的打击时抑郁可能卷土重来的准备,但我不再害怕。 希望大家都能远离抑郁,快乐永远伴随大家。 医生点评 崔飞环|北京安贞医院精神科医生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经常被比作“黑狗”。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人群心理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即全国有6.8%的人口一生中会受到其影响。 。让这只黑狗陪伴一段时间。抑郁会造成社会功能损害、工作能力降低,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 正如本文作者所经历的,抑郁看似悄然来临,但事实上,生活压力事件却是抑郁症发作的危险因素。 抑郁发作常常被视为普通的坏情绪,这种看法常常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事实上,抑郁发作的表现是一组综合症状。正如笔者所经历的,除了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核心症状外,还包括注意力能力下降、容易自责、自我评价低、情绪消极等认知症状。对未来感到绝望,睡眠不佳,饮食不良,甚至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 抑郁发作的诊断需要满足时间标准,即连续两周几乎每天都处于抑郁状态;普通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事件引起的,而情绪体验的深度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可以控制的,并且对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没有怀疑。 第一次来访时,提交人被认为“焦虑并伴有轻度抑郁”。事实上,抑郁症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存。最常见的合并症是焦虑症。在美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中,59.2% 的抑郁患者患有焦虑症。 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采访患者,观察患者的表现,并收集患者的其他信息,如社会和心理相关的成长环境等,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 抑郁治疗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笔者在第一次就诊后并没有积极接受治疗。如果抑郁不治疗,通常会持续 6 个月或更长时间。这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即使不进行治疗,作者也认为症状有时会自然消失。然而,症状缓解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每次抑郁发作都会对大脑造成损害,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抑郁的治疗不仅包括症状的治愈和社会功能的恢复,预防复发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 正如本文作者所经历的,抑郁状态会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消极的预设,从而使我们的行为与现实和人际关系疏远,从而产生更多的消极判断,并对消极预设进行进一步验证。这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恶性循环思维模式。 当提交人向他的母亲和辅导员讲述他的情况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实并没有作者想象的那么糟糕。可见这些人际关系对作者的支持。当他开始慢慢接受和理解抑郁时,作者的治疗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随后的治疗变得更加清晰,提交人也开始慢慢恢复生活和社会功能并离开心理治疗。 抑郁就像一条黑狗,在生活中穿梭,仿佛还活着。只有被看见、被接受、被理解,才能慢慢告别、分离。抑郁黑狗看似令人恶心、恶心,但它并不是陪伴和提醒,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需要。 个人经验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果需要就医,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