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全球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高发:中国6至16岁患病率达17.5%,专家呼吁加强科普教育

时间:2025-01-05 14:12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全球约10%至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焦虑症和抑郁症约占43%。我国6至16岁青少年精神疾病总体患病率为17.5%,高于成年人各种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16.6%。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_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_青少年心理医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给出了上述数据。

“精神心理疾病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危机。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我国仍存在家庭或个人回避精神心理问题、归咎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现象。” “他们对其他问题普遍存在羞耻感,因此,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非常有必要。”卢林说。

青少年五大心理心理问题

卢琳表示,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自杀自残、物质使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五种精神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_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_青少年心理医院

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万余名10岁至16岁中小学生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存在重度抑郁风险。

“中学生是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群体,对他们的学业水平、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卢林说。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我国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达6.4%,其中30%~50%会持续到成年期。这些患者的病因大多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单亲家庭长大。母亲家庭、独生子女、有孩子等,与三个或三个以上兄弟姐妹、男性、家族遗传、福利机构生活经历或负面生活事件有关。”卢林说,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也可能与此有关。增加患者的暴力行为,亟待家属提高相关意识。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刻板重复。常伴有智力障碍、睡眠问题、学习障碍、极度挑食、抽搐等症状。 、肥胖、肠胃不适等症状。

“发达国家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高于1.5%,我国发病率虽然不足1%,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卢琳表示,高龄妊娠、两次妊娠间隔短、早产、体重低以及胎龄偏小或偏大等因素会增加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现在很多女性无法在23岁至28岁的最佳年龄完成生育,但晚产仍然是胎儿健康的危险因素。”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杀风险也随之增加。数据显示,自杀是全球10至19岁青少年的第四大死因,每年约有45.8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成年人的死因大多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但在儿童青少年中,自杀和自伤已成为除交通事故伤害之外最重要的死因。”卢林说。

作为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成员,卢林也谈到了物质使用障碍问题。调查显示,在大多数地区,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比例高于15岁至64岁人群。“每次我们在联合国开会,我们都非常关心毒品对青少年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终生的。”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犯罪,一些国家提出将大麻合法化,但在实践中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目的。如何减少毒品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长期危害,仍然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卢林说。

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_青少年心理医院_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

大约一半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始于青少年

“大约有一半的精神心理问题是从青少年开始的。然而,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及时干预,最终在成年后发展为精神心理疾病。如果病情进展尽早扭转或遏制,对患者本人、家属乃至社会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我们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卢林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基础研究方面,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仅发现与遗传、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环境、接触有害物质、虐待和忽视有关。在临床诊疗层面,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诊断不仅困难,而且治疗方法有限——既没有具体客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也没有特效药物。在服务体系方面,诊疗资源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家庭、医院、社会之间需要实现有效沟通。

“未来最重要的是加强机制研究和转化研究,从基因-脑功能-个体-群体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揭示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只有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卢林强调。减轻精神疾病负担不仅是精神科医生的责任,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多学科协作,加强医学与工程的融合、医学与科学的融合,驱动脑疾病诊疗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并推动制定多学科循证指南和专家共识。

“中国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行动。‘中国脑计划’旨在建立中国人脑健康多维度大数据库,正在与全球科学家合作,为早诊断、早治疗、早治疗贡献中国智慧。”精神疾病的康复,卢林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以及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合作。各国同事,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将能够在“身心健康”中成长。

撰稿:中国科学报记者 陈亦奇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