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咨询|冬日生活打卡季:深入探讨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心理定式时间:2025-01-01 14:12 #ason#上一篇文章讲了同理心的经典案例,这篇文章继续这一部分。在心理咨询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内容也很多。 心理定势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共情是指个体将自己对生活中重要的人、事件或环境的爱或恨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表现。这是一种心理刻板印象的表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无缘无故地爱或恨一个人、事件、地点、事物或环境。 心理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经历和事件的习惯性情感和思维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状态,一种与某种类型的人的关系。 比如有的人处理不好和老板的关系,有的人处理不好和女人的关系,有的人处理不好和恋人的关系。 这种固定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次性的结果,而是累积效应。在感受、重复、强化的不断循环下,一件普通的事物就积累了势能。 共情 它与同理心完全不同。同理心是一种主观的认知或情感体验,以自我为中心,强加于他人的行为。同理心是把感情转移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移情行为。 同理心是以我为主体,更加关注我的感受,快乐与烦恼,厌恶与恐惧,幸福与需要,期待与渴望;同理心是以你为中心,与一个人并肩展望未来。 在心理咨询中,最早的流派是精神分析,第二流派是客户中心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认为咨询时应该看到客户、考虑客户、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理解和同理心是前提。 被动强制 移情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当事人基于重复和被动强迫的原则,将童年时期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转移给咨询师。 因此,在移情中,咨询师成为来访者的重要他人(例如父母)的替代者。 导师在谈到共情时曾说过,咨询关系对于来访者来说,有时会替代父母关系,即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 当弗洛伊德抚养他的孙子,也就是他女儿的儿子时,他发现孩子会把一个玩具扔出去,再捡起来,再扔出去,再捡起来,如此重复。 弗洛伊德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重复?想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吗?经过仔细研究,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强迫性重复。 研究发现,人们被迫重复同样的关系模式,比如总是遇到渣男,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掉进坑,总是重复同样的痛苦经历,却不愿意选择解脱。 就是因为在重复和痛苦中,一些潜在的需要和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被迫重复。当它被看见并得到满足时,这种重复就会被治愈。 两年前,出于好奇,我看了一部重磅美剧,名叫《束缚》。内容涉及捆绑、羞辱、谩骂等,发现一些人的需求和欲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 所以你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刺激而感到兴奋。昨天看了一些纪录片短片,叫《非凡人类记录》,大开眼界。一切存在都是一种表达和召唤,描述着内心的渴望和需要。 这种需求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这是现实,而且很复杂。生活在其中的人需要学会与它和解、与它和睦相处、与自己相处得很好。 治疗原则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将前世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和经历转移到最近遇到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 换句话说,同理心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转移给他人时所产生的积极(如依恋)或消极(如仇恨)的体验。 没有同理心是什么感觉?这段时间,特别是这几个月,我觉得我可以和任何人都搞好关系。以前,我一看到某人就会讨厌他们。我觉得他们有一张我讨厌的面孔和口音。 我总是不喜欢有某些特征的人。一开始我觉得这种人比较讨厌。我和他们合不来。 后来我发现这是错误的。如果你不讨厌别人,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和别人搞好关系,而我却不能呢?看来不是每个人都讨厌我讨厌的人,别人也未必讨厌他们。 那么这有可能是我的问题吗?想到这里,我突然不再讨厌他了。慢慢地我意识到,这是我的投射,与他无关。 我觉得我的世界开阔了很多,但如果我不感到敌意,别人也不会敌视我。我感受到的大部分敌意都来自于我自己。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对移情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对移情的共识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有过去记忆的激活。 也就是说,过去生活经历中的重要人际关系都会在现在的人际关系中得到体现。 今天这段感情给我带来的感觉和以前的某种感觉是不是很相似?需要治疗的或许不是当下的时刻,而是累积起来的情感。 感谢您的认可,欢迎留言咨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