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夫妻情感心理咨询|广州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40年见证中国相亲方式的时代变迁

时间:2024-12-26 14:1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新华社广州5月5日电(记者陆浩)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有一座“青少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广州青年婚姻介绍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政府主办的婚姻介绍所。 40年来,这份“甜蜜”的事业,折射出几代中国人约会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成立已有40年历史。墙上挂着他们举办活动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夫妻双方心理咨询_夫妻心理咨询_夫妻感情心理咨询机构

改革开放初期,大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开始返回城市。解决这群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问题是当时社会的共识。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策划下,1982年11月15日,中国第一个“官方媒体”——广州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

“过去相亲依靠的是熟人或者工作关系,择偶范围狭窄。婚介所的成立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了专业的交友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选择。”时任婚介所所长冯俊松说道。

广州市青少年婚姻介绍所首任主任冯俊松(右)和现任青少年婚姻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胡占红。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夫妻心理咨询_夫妻双方心理咨询_夫妻感情心理咨询机构

他介绍,该婚介所分为男女两个登记室。需要相亲的年轻人可以在登记室领取卡片。在卡上填写您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籍贯、教育程度、职业等,然后附上照片。接下来,需要写下相亲的要求,如学历、职业、工资等。电话、地址、公司名称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严格保密。

“年轻人根据卡号浏览异性信息,如果遇到了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的人,就把号码记录下来,婚介所会帮忙沟通见面。”冯俊松说,“如果聊到最后,就不用知道对方的电话或者地址了,相亲就基本结束了。”

据了解,该婚介所成立一年内,已为1400多对年轻情侣配对。成功率较高的人群主要从事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

悬挂着“青少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的牌匾。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婚介所的相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卡相亲,到后来的电话相亲、录像相亲,再到现在流行的网络相亲平台。

作为青少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胡占红2007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婚介行业。在此期间,各种交友网站逐渐兴起。随后几年,中国手机覆盖率大幅提升,交友应用成为年轻人越来越流行的交友方式。各大交友网站和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更便捷的交友方式。可以弹剧本、跳萨尔萨舞、养绿植……年轻人的约会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注重体验式互动。

市场研究机构必达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5亿元。

夫妻感情心理咨询机构_夫妻双方心理咨询_夫妻心理咨询

“作为政府解决年轻人婚姻需求的重要窗口,婚介机构也在不断改革,以更加贴近当今年轻人的婚恋需求。”胡展宏说道。

2014年,广州青少年婚姻介绍所并入广州青少年文化宫业务部青少年婚恋研究服务中心。不仅打造了线上婚恋服务平台,线下还推出了一系列与婚恋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心理咨询等公益项目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和经营恋爱关系。

很多男孩常常想,自己是不是因为长得丑或者穷而找不到对象。感情本来很好的情侣,也会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而导致关系破裂。他们在网上约会了几年,但感情却一直没有升温……这是胡展宏入行十多年来不断重复的一句话。遇到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不缺??相亲渠道,关键是他们缺乏社交能力和技巧,比如相亲时聊什么、怎么聊、聊完之后怎么安排下一次约会。” , ETC。”胡展宏说道。

40年前,婚姻被认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只要双方不嫌弃对方,周围的人都觉得合适,结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今,婚恋观念的变化,促使年轻人对婚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人抱着‘完美’伴侣的幻想去相亲,或者带着严格的规则和‘下一个更好’的心态去相亲,这只会让找到伴侣的概率越来越低。”胡展宏建议,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