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从乖巧到叛逆,父母如何应对与理解时间:2024-11-28 14:07 对话青少年心理咨询严一佳:8个字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写在前面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我种下了一个婴儿,却收获了一颗炸弹。” 这个炸弹指的是青春期的儿童。 那个曾经在你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 你想和他们好好聊聊,他们却关上门不肯交流; 你告诉他“认真学习”,他立即回答:“认真学习有什么意义?” 你极力劝他少玩游戏,但他不听。 …… 你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或她,但你发现当涉及到事情时,你根本做不到。你只会困惑、焦虑、失望、愤怒,然后自责、反思,最后束手无策。 你感叹:“青春期的孩子真是不懂啊!” 这时,如果她听到你的叹息,她会告诉你:“其实,你也可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孩子一定有一些父母无法理解的部分,这样他才能成为与父母不同的人。”如果父母百分百理解自己的孩子,这对你的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场灾难。” 她是谁? 她就是资深青少年心理咨询严宜嘉。 严一嘉入行13年,也是两个青少年的母亲。 她拥有伦敦大学学院(UCL)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也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美婴青少年心理评估、诊断与干预培训项目的首届毕业生。 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咨询工作。 在充分尊重不同家庭现有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和家长达成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让父母走出育儿困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除了咨询之外,她还出版了超过100万字的各种心理学译着。她还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科普漫画《1016成长邮箱》的作者。 2022年7月,尹建利家长学校有幸邀请到严益佳老师进行对话,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解答疑问。 如何理解她上面所说的,以及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请阅读下面的对话。 关于成长 学校: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青春期喜欢打扮,这引起了很大的焦虑。您对此有何看法? 严一嘉: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发展任务并不取决于父母的意愿。 家长们可能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高考,但孩子更关心的是“我怎样才能成为我自己”。高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 他们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慢慢地整合自己的各个部分。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青春期是为今后进入更加成熟的人格状态做准备。这种更成熟的人格状态包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和组建家庭的能力。 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打扮,这本身就是向前发展的标志,类似于生物世界中即将成熟的幼崽会长出更多色彩缤纷的羽毛。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视同伴的认可。他们渴望受到同龄人的欢迎并融入集体。 如果孩子觉得大家都愿意和他们交往,或者大家都觉得“你很时尚”,这种美妙感觉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并不亚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因为这种被接受的能力团体的支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成年后的未来发展也很重要。 接下来,父母在干预孩子的行为之前,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担心什么? 很多父母小时候都有过非常糟糕的经历。比如,你想穿漂亮的衣服,但不被允许或者家里没办法买,或者你高兴地穿漂亮的衣服出门,却被告知“绣花枕头是一袋稻草”,等等,然后就会产生羞耻感。 而当他们成为父母,看到孩子打扮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自己的匮乏和羞耻体验。这种经历常常以愤怒和责备的形式出现在亲子关系中。 如果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 为什么孩子们对打扮的热爱会引发我们的匮乏感和羞耻感? 我们如何应对自己的匮乏或羞耻感? 这样的反应对孩子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看看你的孩子喜欢打扮,你可能会感到轻松一些。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有时候,父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但看到孩子打扮时还是会感到焦虑。 学校: 是的,知道和做到还有很长的距离。 严一嘉: 这是正确的。 没吃过红烧肉的人,是不会做红烧肉的。 然而,我们并不容易意识到,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自己需要突破限制。 如果父母可以经历一些积极的经历,比如一个几乎不穿衣服的母亲,偶尔尝试一下打扮一下,体验一下穿着漂亮出门的感觉。 当父母自己体验到打扮带来的快乐时,孩子就更容易支持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打扮,也不会那么尴尬。 学校: 特别认可。 我们来扩展一下这个问题。有家长表示,不怕孩子打扮,就怕孩子为了谈恋爱打扮,耽误了学业。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主动支持孩子。我应该怎么办? 严一嘉: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我能提供的观点只代表某一类价值观,大家可以参考。 在我看来,孩子一旦开始恋爱,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不可逆转”意味着作为父母,孩子没有办法像按下开关那样阻止这些感觉。 过于强烈的干预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学校: 费用是多少? 严一嘉: 最直接的就是你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最终,您的孩子可能会通过放弃学习来“报复”您的干预。 从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来看,孩子首先要在象征层面暂时离开自己最早的依恋对象——父母,去寻找一些其他的人或事来代替自己心中的父母,这样才能成长。并成为成年人。为今后良好的亲密关系打下基础,以更加完整、独立的人格与父母建立新的关系。 如果这个过程中人为干预过多,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育节奏。 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十岁,说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人,从来没有偶像,从来没有迷恋过什么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会觉得很奇怪。 我觉得家长们还是需要适当转变一下想法。 爱本身就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情况下,支持孩子度过这样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学校: 你能举个例子吗? 严一嘉: 据我了解,在上海的一些重点中学,班主任会让恋爱中的孩子坐在同桌,因为他们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前我去一所中学讲课,家长问的问题不是如何阻止孩子谈恋爱,而是:我的孩子失恋了,我该怎么安慰孩子? 这些都是尊重儿童自身发展模式的支持方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孩子的恋爱是一个几乎不可控、不可逆转的过程,但我们一定要做好性安全教育,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 我们都知道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就是相爱的两个人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关系良好的。 学校: 当听到父母安慰失恋的孩子时,我很感动。这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严一嘉: 这并不容易。 相当多的父母在过去的关系中都有过痛苦的经历。比如,有的人确实因为爱情影响了学业,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当TA的孩子开始谈恋爱的时候,TA会很害怕孩子会重蹈自己的覆辙。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TA的创伤经历被激发了。 这种经历会让人们感到非常焦虑和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不要不耐烦,不要阻止你的孩子,但首先与我们自己建立联系,看看: 我很焦虑,因为我有过不好的经历。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我的孩子和我不一样。也许我可以允许我的孩子,他或她的成长道路与我有一点不同。 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学校: 感觉父母把孩子当成了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都被拉伸到了一定程度。 严一嘉: 这是正确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不能等同于父母自己的经历或存在。 关于学习 学校: 学习应该是家长相对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想知道,如何让孩子保持内驱力? 严一嘉: 许多家长跟我谈论内驱力,我问他们:“你所说的内驱力是什么意思?”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说:“只要努力工作,不断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我说:“这是一种内驱力,但内驱力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回答问题上。” 让我举个例子。 曾经有一对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根本没有内驱力。 从表面上看,情况确实如此。孩子对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太感兴趣。但和他交谈后,我发现他对一件事很感兴趣——为他人服务。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服务他人和内驱力有什么关系呢?为别人服务还可以让孩子做题吗? 听我慢慢说。 如果你告诉这个孩子,从今天开始,你会每天给家人做一道菜吗? 他会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而且不需要任何人催促他去做,他就能干得有滋有味。如果你不让他这么做,他会不高兴。 你觉得这个孩子有内驱力吗? 他有。 只是他/她的内驱力并不是父母想要的那种内驱力。 我经常向父母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让他们根据天性不断发展内在的动力。 这样做是支持孩子内在动力的最佳方式。 学校: 你举的例子很典型。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力,这也是活力的体现。如果父母不破坏孩子的自然动力,他们就能自然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 严一嘉: 是的。 孩子被允许做饭三个月后,他自愿去大学学习营养学。 虽然这与父母对他的期望有所不同,但仍然比完全失去学习兴趣要好。 学校: 其实,除了内在动力,很多家长也在问“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您在咨询、听课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 严一嘉: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认为家长可以考虑两种常见的情况。 一是孩子学习本来很好,但成绩突然出现阶段性下滑。 既然如此,我们不要批评孩子没有上进心,而是先看看他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例如: 父母离婚; 周围环境突然发生巨大变化,使他或她感到不安全; 或者不习惯在学校学习和网课之间切换; …… 这些变化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 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对“权威”缺乏信任。 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要想学好,必须非常信任一个“权威”。 教师是“权威”的体现。孩子需要能够信任大人,包括老师,这样他才能安心学习。除了老师之外,家长往往也代表着这样的“权威”。 如果说,在他成长的环境中,“权威”对他来说是危险的。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道德绑架,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打压,或者时不时地遭到殴打,他就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自我攻击或防止自己被骂、被打上,而不是用精神能量去应对。吸收学习新事物。 学校: 从你讲的两种常见情况中,我听到一个关键点,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和性格的稳定。 严一嘉: 是的,这是孩子学好的基础。 学校: 根据您的观察,还有哪些学习问题更常见、更令家长烦恼? 严一嘉: 然后就是拖延症。 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拖延? 10分钟能写出来的题,一定要花2个小时才能写出来? 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孩子在正常发育的状态下,仍然存在拖延症,我建议家长思考一下拖延症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拖延完全是一件坏事,但有些孩子在他们眼里却可以通过拖延获得一些好处。 例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后不让孩子玩,而是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个孩子,我就拖延,因为拖延让我少做作业,这就是我得到的好处。 再打个比方,一个孩子数学考了98分。他高兴地回家对妈妈夸奖:“妈妈,我数学考了98分!” 结果妈妈一脸恶狠狠地批评我:“你怎么没考100分?怎么就丢了那2分呢?” 你说这孩子下次还会迟到吗? 确实。 因为拖延可以保护他们不被贬低和批评。 TA内心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完成这件事,你就无法评判我,也无法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想了解孩子从拖延中得到什么,拖延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 严一嘉: 这就是它的意思。 关于拖延症,还有一件事要与父母分享。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拖延症,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厉害。 因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而不影响学习。在我看来,他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强。 关于教养方式 学校: 不少家长的烦恼是,自己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和方法,但普遍觉得对孩子不起作用。您对此有何看法? 严一嘉: 我首先要对我的父母说:“恭喜你”。 因为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意识,证明你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出厂设置”都是不同的。 不可能按照说明按下按钮来操作机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 而当你能够面对这部分事实时,你作为父母的角色就已经走上正轨了。 接下来,你要面对的问题是:既然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那我该怎么做才能锦上添花而不是火上浇油呢? 我建议你试着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比如,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 “我觉得我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信,看起来很沮丧。我想支持他或她,但我担心我的错误言论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我应该如何与我的孩子交谈?” 我说: “想一想,你在孩子这个年纪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在这样的时刻,别人会对你说什么或做什么会让你感觉好一点? 或者你的父母对你说过什么或做了什么让你感觉不好的事情? ” 妈妈回忆后,我继续说道: “当你回忆起这一部分时,你是你孩子最好的专家,因为没有专家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当然,即使我们是最好的“专家”,也有一个从错误中成长的过程。 很多人问我,作为心理咨询,你对孩子的育儿了解吗? 不,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很多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地观察、倾听、纠正。 在这一点上,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如果我是一名心理咨询,我会知道更多。如果你没有学过心理学,你就会知道得更少。 学校: 您认为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是什么? 严一嘉: 我认为这是一个边界。 我们习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会对他们说很多在外面不会说的话。 有时我跟父母开玩笑说,有些话不能对同事说,也不应该对孩子说;你不会评判你的同事,也不会对你的孩子说:“穿成这样不好看。” 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认识,和孩子们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那就太好了。 现在我和孩子之间有了一点意义,我很高兴。 学校: 说到孩子,您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抚养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教养方式吗? 严一嘉: 说实话,性别差异并不大。 如果有任何微妙的差异,我会让我的儿子有空间发展一些传统的“女性”特征,同时让我的女儿有空间发展一些传统的“男性”特征。 例如,我会鼓励儿子在悲伤时自由地表达悲伤的感受。 我和他小学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有分歧。 他的一位老师曾经认为,我儿子在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哭泣是脆弱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我跟老师商量了一下,我觉得不行。孩子解决不了问题时愿意哭着来找你,是因为他非常信任你。在我们家里,男孩可以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他表现出情感时,我们从未与他断绝关系,也不让他为此感到羞耻。 所以相对来说,他的情感发展是比较完整的,非常能够感同身受别人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和周围的人关系都很好,男生女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至于我的女儿,我鼓励她尝试别人认为女孩不会做但男孩会做的事情。 例如,如果她对踢足球或做木工感兴趣,我会让她学。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有一些无意识的偏见。 举个例子。 有一次,他们俩坐在沙发上,女儿的双腿张开。我的第一反应是,女孩子把腿分开太丑了,所以只能双腿并拢坐着。 但转念一想,我怎么不觉得男孩子张开双腿是丑陋的呢?为什么男生可以这样坐? 所以,我告诉女儿把腿并拢后,我也告诉儿子,你的腿也要并拢。因为如果你出去乘坐地铁,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你周围的人。 学校: 看得出来,你们已经尽力给他们一个相对平等的培育环境了。 严一嘉: 是的,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让他们的阴更阴,阳更阳,而是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平衡。 学校: 很羡慕你们家的养育环境。 相信很多家长都很好奇。在这样的育儿环境下,你和孩子有没有发生过特别大的矛盾?如果是的话,它们是如何解决的? 严一嘉: 当然有。 我认为一个正常发展的人都会经历与父母发生冲突的阶段。 尤其是在青春期,冲突发生的频率更高。 如果我和孩子之间有一些矛盾,我更愿意和他们沟通。 我的大女儿十几岁了,她真的想要自己的手机。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很多父母一样。无论孩子向我要多少次,我都不愿意给她。 后来她说想用手机和同学聊天,我突然发现手机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玩物。 他们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并且加入了班级微信群。如果没有手机,她就会错过很多信息,有一种“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的感觉。 这种感觉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可怕,因为在这个阶段,得到群体和同龄人的认可是一件大事。 接下来,我纠正了自己的行为,把手机交给了孩子。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讨论冲突本身,或者在冲突期间进行沟通,也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一课。 学校: 我很好奇,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冲突,你想和你的孩子讨论冲突,但你的孩子说我不想讨论它,我只想让它消失。 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严一嘉: 有几次,我发现孩子心情不好,想跟他说话,但他说我现在不想说话。 这时候我就会说没关系,你想说话的时候可以来找我,妈妈随时有空。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想要独自消化自己的情绪而不打扰他们。 而且,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自己也在努力寻找调节各种情绪的方法。 在摸索的过程中,他们常常感到愤怒。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陷入强烈的情绪之中时,你无法给他任何建议。他根本不会听。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说白了,我们就是要“稳如老狗”。 注意,“稳如老狗”并不是假装,也不是“我不关心你”的意思。意思是父母希望孩子觉得除了我之外,父母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爱好。我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体验自己的情绪,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孩子完成自身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学校: 可以这样比较吗: 想要驾驭野马,就得被野马击倒很多次,尝试各种方法,才能真正驾驭野马。 对于学习调节情绪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必须先经历各种情绪,然后才能通过探索发现如何平静自己的情绪。 严一嘉: 是的。 还有一个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 从大脑结构来看,我们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中脑、脑干部分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调节负面情绪和感受。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