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医生|2021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警惕抑郁情绪时间:2024-11-07 14:04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10月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国家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据了解,今年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的主题是“青春心灵青春年华——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抑郁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疾病。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呈上升趋势,部分孩子长期情绪低落。 孩子主动就医,耻辱感低,治疗效果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生、儿科医生何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来表达抑郁。这种现象的盛行甚至导致网友创造出“网络压制云”等不友善的词语。客观地说,无论是快乐、焦虑还是抑郁,情绪表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要要求太多的人不要表达出来,而是允许适当的表达这种抑郁情绪。而且网络是一种匿名表达,让你表达的时候感觉更舒服。这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方式,就像运动有时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方式一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生、儿科医生陈旭透露,从临床经验来看,儿童青少年来精神病医院就诊时,大约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来的,还有大约三分之一是自己来的。他们自己的。一个是由家长带来的,大约三分之一是由学校老师带来的。 “老师有时可以察觉到孩子行为的一些变化,比如非自杀性自残,这是当今青少年常见的症状。老师和同学会注意到这种情况,这可能会促使老师带孩子去看医生另外,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是老师比较容易注意到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要求孩子去医院进行筛查评估和治疗。” 陈旭说,还有一些孩子在去看医生之前,会在网上寻找一些量表进行自我评估,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感受,通过自我评估量表,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他们可能有一些需要医生的问题。在帮助下,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谈论精神疾病时,“污名化”和“疾病意识”的讨论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何帆告诉记者,自行前来就医的儿童青少年中有三分之一的羞耻感很低,他们寻求帮助的愿望甚至比一些成年人还要强烈。儿童在接受治疗后也表现得很好,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是综合治疗。 “这些孩子的症状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非常痛苦,比如强迫症、焦虑、抑郁、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抽动等等。”何帆表示,在咨询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就医行为。 “家长可能会想,你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上学没问题,和同学相处融洽,有时还会笑,甚至还能玩手机游戏。事实上,家长和一些老师无法理解,因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们的社交功能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有许多非典型性 陈旭强调,与成年人相比,由于儿童青少年仍处于大脑和身体快速发育期,情绪也处于快速发展期,他们的抑郁症可能不典型,表现为不稳定。 例如,成年人可能会更深刻地体验到自己的抑郁心态和情绪低落,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这种内化的情感体验可能没有那么深刻,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外化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可能表现为与父母争吵,影响亲子关系,也可能表现为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此外,孩子还容易发脾气,甚至做出冲动的行为,比如往家里扔东西、推搡父母、虐待小动物等。这些都是儿童和青少年非典型抑郁症的表现。对于成年人来说,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表现为无法入睡或进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非典型症状可能包括吃得更多和睡得更多。 “抑郁症既容易治疗,又很难治疗。”陈旭指出,抑郁症患者需要规范诊疗。目前的治疗效果可以达到精神科疾病中最好的,但同时抑郁症却很难治疗。 ,因为很容易重复。大约70%到80%的儿童抑郁会在成年后复发,因此如何监测预警、早期评估和干预、预防复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治疗方面,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更应该注重完善的支持体系。小到家庭家长,大到社区、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是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康复极其重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严玉成北京报道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