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两会热点,专家为广东青少年心理健康把脉

时间:2024-09-25 14:07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召开“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守护青少年成长”主题教育领域专题咨询会。当前广东青少年心理现状有何特点?如何发挥“社区-学校-家庭-医生”联动模式,筑牢青少年“心”防线?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诊断并给出建议。

青少年求助意识增强,家长意识落后一年

“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心理健康问题,而青少年是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广东省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何红波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懂得求助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从近年来心理热线上的求助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些特点。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心理援助热线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接到的高危电话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其中,2020年该比例为24.2%,2021年占23.4%,2022年占26.2%,2023年占25.1%。

“最小的来电者大概只有七八岁,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年龄。而且,在所有青少年的咨询电话中,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来电的比例,相较于学习问题、家庭矛盾、人际关系问题等,有所上升。而且青少年高危问题来电的比例,高于各年龄段人群。”广州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魏华林说,这些数据反映出,青少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求助意识在不断增强。

然而,与青少年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增强相对应的是家长认知的滞后。

青少年心理咨询_青少年心理咨询师_公益的心理咨询平台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自己意识到了问题,甚至主动让父母带去医院。但很多家长接受事实较慢,或认为孩子不想上学就是捣蛋,这样很容易错过早期干预的机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儿科主任曹丽萍介绍,在该院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家长的认知平均滞后1-2年,特别是在对青少年抑郁的接受和主动应对方面。

“社区、学校、家庭医生”联动,不能让学校成为半个诊疗机构

社会、学校、家庭、医疗机构该如何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筑起“心脏”防线?

广东在这一探索上走在了前列。据悉,到2023年底,广东省将有754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广东省市县两级均设立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55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精神(心理)门诊。全省21个地市均设立了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

“社区—学校—家庭—医生”联动体系如何发挥实际作用?何洪波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青少年心理咨询_公益的心理咨询平台_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首先,联动体系中各个角色要有明确的定位。“没必要给学校太大压力,学校的主业还是教育,我觉得学校设置的心理老师,对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心理支持,起到衔接医院和学校的作用就够了。”何红波说,“把学校搞成半诊疗机构,没必要,也不现实。”

何红波呼吁加强家长心理健康素养,学会观察和沟通,如何及早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苗头。因为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并不是他一个人面对困难,往往需要全家人一起思考如何改变。

“其次,要提高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多层次性和可及性,先在大医院诊断,再在社区康复,要方便灵活得多。”何红波介绍,就全省情况来看,很多市州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是在硬件方面加强实力。比如汕头、深圳、茂名等都在新建或扩建大型专科医院。云浮市新兴县新建的区级专科医院,容纳床位300张。

家长如何发现白血病的早期迹象?三个生活细节和一个特殊时间点

“其实,当一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都是有迹象的。”何洪波给出了家长在生活中可以注意的三个细节: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_公益的心理咨询平台_青少年心理咨询

第一,失眠。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失眠,就要引起重视。这个年龄段失眠并不常见,如果孩子一周有两天失眠,家长就要引起重视。

第二,当孩子总是抱怨各种身体不适,比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胃痛、腹泻等,就可能表明他的精神状态不太理想。

第三,当孩子过度敏感时,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其他很多方面,都应该咨询专业人士。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林永强提醒,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家长要特别注意。

“我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些过渡点上,孩子要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带来压力。”林永强建议,“家长不要打断孩子接触外界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过程。”

(羊城晚报记者林青青通讯员张兰溪宋一茜)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