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23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回顾与分析时间:2024-09-20 14:05 2023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依然堪忧。 从年初胡新宇跳楼自杀,到年底湖北研究生因心理问题烧炭自杀,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悲剧一桩接一桩,覆盖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各个年龄段。 现在我们来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宏观的回顾,从四个方面回顾2023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1、权威机构的研究数据:帮助大家从宏观角度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2、热点社会新闻:让大家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3、心理学专家分析:让大家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4.国家政策与方针:透过这些分析,可以让关心此议题的同事对国家未来将采取的策略与方向有一定的掌握。 我们希望全体心理学同仁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此信息,与我们一起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 1. 全球10至19岁的青少年人数达12亿 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有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 患有该病的青少年 10至19岁青少年所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有16%是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 3. 中低收入国家的青少年 在中低收入国家,大约15%的10至19岁青少年有过自杀念头。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国家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年)》显示 1.中小学生抑郁症检出率 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抑郁症检出率分别为13.5%、12.3%、10.8%。 2.18-24岁 中国青少年属于抑郁风险较高人群,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其中轻度抑郁率为17.2%,重度抑郁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3.25-34岁 25~34岁年龄段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 3.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一系列社会新闻事件 1. 胡新宇失踪 2023年2月2日,公安机关认定震惊全国的“15岁少年胡新宇失踪案”当事人为自杀身亡,且生前遭受过严重的精神困扰; 2.四川资中18岁女孩自杀 2023年2月7日,四川资中一名18岁失踪女孩尸体在河中被发现,经公安机关认定为自杀,经了解,死者生前情绪异常,有自杀倾向; 3.杭州女孩抑郁药被母亲换成维生素片 2023年2月,杭州一名读初三的女孩出现自杀倾向,其父母认为孩子无事生非,擅自停服她常用的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片,引发热议; 4. 四川14岁女孩跳楼 2023年4月16日,四川乐山,一名患有抑郁的14岁女孩站在8楼跳下,女孩落到救生气垫上,无生命危险; 5. 海南高中生跳楼 2023年9月14日,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跳楼身亡,死者生前曾表示压力很大,身体不适。 6. 成都一中学生在校上吊自杀 2023年10月10日,成都高新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一名学生上吊身亡,该学生死前有自残言行,知情人士称,学校和家属未进行妥善沟通和安慰; 7.黑龙江大学女生跳江身亡 2023年10月31日,黑龙江佳木斯大学何姓女学生跳松花江身亡,死者生前疑似遭受网络暴力、校园霸凌; 8.湖北一研究生三年级学生烧炭自杀 2023年11月,湖北工业大学一名研究生三年级学生烧炭自杀,在遗书中指责导师“剥削学生,粉碎信仰”。据了解,该学生在读研一年级时被诊断出患有心理问题,但学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这让家属感到不解和愤慨…… 4.专家解读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1. 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达鲁心理学创始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就像房间里的大象,它肆无忌惮地闯入孩子们的房间并践踏他们。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功利,太功利,太虚无,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被迫去做一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是在否定自己。 来自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层层传递给孩子,他们承受的压力就这样越来越大,最终会有崩溃的一天。 我们要用治雾霾的决心和思维去治教育的病,用治教育的病态环境去治教育的病……学习不应该是竞争,我们现在过度竞争,过度内卷,所以不断制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梁月珠 北京安定医院 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 自残是孩子应对的一种方式,有的孩子是为了引起注意,有的孩子则是极度痛苦,割伤自己的身体,用身体上的痛苦来代替心理上的痛苦,他们经常在夏天穿长袖,不想让身上的伤疤被别人看到,但家长却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家长经常告诉孩子,你现在不用愁吃好喝了,比我小时候好多了,你又何必难过呢?或者,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哑口无言。当家长终于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希望孩子能敞开心扉和他们谈心的时候,孩子的心扉早已被关闭了。 3. 陆琳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我们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如果孩子有问题,或者抑郁,学校就让家长把他带回家,根本不去管他,这样对孩子其实更糟糕。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建议孩子尽量上学,哪怕生病了,接受治疗。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而不是把他们送回学校,如果家长不专业,孩子长期呆在家里,结果可能更糟糕。 家长要认识到,青少年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学业成绩,还包括他们的个性、品格、品质、同理心、对社会、同龄人的包容心和责任感等等。如果这样思考,就能多方面帮助和培养孩子,他们健康成长的概率也会更大。 4.彭开平 清华大学 心理学教授 我们常说:“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发掘孩子的天赋。”但事实上,很多父母的做法却与此背道而驰。在功利主义的环境下,父母却把天赋的优势曲解为优胜劣汰的工具,仿佛只有与学习相关的天赋才算天赋,其他的都不算。这就把天赋的定义缩小了,不利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天赋。 5.郑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 儿童精神病学首席专家 现行的教育模式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孤立”。现在的孩子都在家学习,接受各种教育,现在大家都在争第一,如果拿不到第一怎么办?很容易精神崩溃。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极端统一,只以成绩来决定成败,道德教育被抛弃,导致青少年自食其力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小,而学业压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6. 李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和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众的心理压力,给当前的家庭环境带来了挑战和变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日趋破碎,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加重,家庭文化受到冲击,与家庭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多。这些变化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 7.陈发展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知名家庭治疗师 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家庭。家庭的正向互动塑造了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性,形成了孩子健康的心理自我;家庭可以抵御外界压力,保护孩子免受压力事件的伤害或减轻压力反应。如果孩子出现心身症状,说明家庭未能塑造孩子健康的自我,或对外界压力的保护不足。换言之,孩子出现心身症状,往往说明家庭“生病了”,而家庭的“病”往往反映在孩子身上。 5.国家采取行动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2023年工作重点 升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咨询指导信息平台动态监测功能,拓展省级、校级平台管理应用,实现大数据分析分层分级、典型案例分析。 2.国家卫健委回应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我们将与教育等部门密切合作,研发更加精准、适合中国儿童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工具,建立使用标准,并开展抑郁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筛查和预警。 3.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读物;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建立“终身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国家心理学教学质量标准》;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4.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2023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护美好未来”,设定了三大主要目标: 一是通过宣传普及心理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是通过宣传提高社会认识:“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三是推动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工作规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5.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小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活动时长每学期不少于6学时;高中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中职学校一年级下学期应当安排一门“心理健康与就业”课程,学时为36学时。普通高校应当开设一门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原则上为2学分(32—36学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或参照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思想政治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 推动80%的二级及以上精神病医院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4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科(心理)门诊。建成3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20个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县(市、区),30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基地,30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室,300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校。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在教育部领导下,负责全国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咨询、监测、评估、科学普及和指导工作。以适当方式,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覆盖本地区全省范围的重大活动,对本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向本地区省级政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秘书处报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