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共青团 12355 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青听益站上线,提供多样心理服务时间:2024-09-07 14:02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魏菁 “面对面”的视频连线、“钥匙对钥匙”的文字交流、“心与心”的树洞聆听……近日,共青团中央12355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蜻蜓点水小站”以小程序形式上线,青少年将能获得更加多元的心理服务。 在北京,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已开通17年,一批专业心理咨询全天候值守,帮助求助者排忧解难,抚慰他们焦躁的心灵。 心灵出口 每次通话至少持续 20 分钟 “担心考试考不好,几天都睡不好觉。” “我暗恋同班的一个男孩,但他却和另一个女孩很亲近。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真的一天也不想上这种垃圾课!” 夜幕降临,北京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一句“您好,我是北京12355,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电话那头往往迟疑片刻,便传来胆怯、匆忙、愤怒,甚至抽泣的叙述。 12355心理热线志愿者正在接听电话 通常每次通话时间至少为20分钟,最长的可以持续四五个小时。那些不愿告诉父母的青春期思绪、不好意思告诉同学朋友的个人隐私、无处发泄的困惑与沮丧,都有了合适的出口。 热线开通至今,转眼已过去17年,时至今日,仍有300余名拥有心理专业资格的志愿者定期轮岗,保障热线的正常运转。 28岁的热线接线员小琳还记得小时候被文字照亮心灵的那个夜晚。那时,她还是个中学生,叛逆、不听话,上课顶撞老师。学校心理医生找到她,给了她12355这个号码,“你可以和老师通电话。” 拿着纸条,小琳有些紧张,“我是不是生病了?”趁着父母不在家,她紧张地拨通了电话,很快耳边响起一道温暖的声音,“我猜应该是个姐姐,微微一笑,很亲切。” 时隔这么多年,对话的细节已经很难回忆起来。小琳印象最深的是,对方没有对她进行说教或附和“老师为什么总是找茬”之类的话,而是引导她举出几个例子,然后一起分析。平静温和的语气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温柔地洗去女孩的烦躁。“挂了电话之后,我觉得自己还不错,其实我很好。” 小琳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电话,怀揣着这个小秘密,她在大学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惊奇地发现热线地址离自己家很近,便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毕业后正式成为热线平台的一名员工。 危机干预 只要你不挂断电话,就有希望 从青春期的不解之缘,到如今全身心投入的事业,伴随热线成长的肖琳越来越理解来电者的状态。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一句话,放在来电者当时的心情里,都会变得无比沉重。 因此,接线员非常重视日常培训,并有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和隐私保护要求。但当遇到超过法律级别或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呼叫时,接线员会立即亮起警惕的红灯。这些情况被归类为“保密例外”,需要及时介入,必要时其他力量也会介入。 一名中学生打来电话,当场表示“不想活了”;外省市的来电者称对方已经站在楼顶……尽管12355并非专门从事危机干预,但多年来也接到不少危机电话。北京12355心理热线负责人、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心理咨询苏伟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理解和共情。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有原因的。“为父母着想”、“对自己负责”等话,在情况还没明朗之前,不能随便说。“不能评判他和父母的关系,跟他讲道理很容易适得其反。” 疫情期间,苏伟作为北京专家志愿者,到外地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天台上的一通电话,从凌晨4点打到7点,手机发烫,烫伤了他的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肯定对方打电话的动作,表示希望听听他的烦恼,看看一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要不放下电话,他就什么都干不了。” 天刚亮,对方才开口:“我感觉好多了,有人上楼了,打扰你了。”苏伟也松了一口气,“有危机感的人,心地善良,理解别人,也渴望别人理解。” 数据发现 连接数逐年增加 作为负责人,苏伟曾对北京12355热线做过一些数据统计,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开通了12355热线,这些热线由各级共青团组织建设和维护。如果直接拨打12355,会接通当地热线平台。但北京平台的来电中,约有一半来自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等外省市。这意味着来电者需要拨打010区号,专门选择接通北京平台。 各地区 12355 呼叫费率 苏伟分析称,或许是人们在隐私问题上会存在防御心理,跨地区拨打电话能增强一定的安全感。再加上北京平台的热线接通率和服务质量较高,民众普遍认为北京的专家更权威。从这一点来看,北京12355热线实际上担负着为全国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的重任。 从性别比例来看,打电话咨询的人数大概是男女各占一半,差距不大。但根据苏伟的观察,以及其他咨询机构的数据,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线下帮助的男女比例仅为1:4。这说明男性进行面对面咨询需要克服的心理门槛更高。在一些极端情况和严重程度上,男性的比例会更大。 年龄方面,苏伟将??来电者分为四个阶段,从10岁到35岁,其中26-35岁群体占比最大。说得更形象一点,在校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20出头的年轻人最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他们能寻求的资源相对有限,而这也是个人价值观与现实社会发生剧烈碰撞的时候,他们会围绕人际关系谈一些困惑、适应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来电者是家长,关注学业教育和亲子关系两大主题,其中母亲占比远高于父亲。 2023年1-2月12355热线主要投诉高频词 从呼叫数量来看,近年来一直呈大幅上升趋势,2019年近3000通;2020年3000通出头;2021年7000多通;2022年2.5万通;今年一季度就超过1万通,预计全年呼叫数量将超过4万通,几乎每年都翻一番。 默默等待 做青少年成长的陪伴者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的苏伟坦言,自己有时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电话都给予很好的接听,有些心理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导致的,比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住房问题、收入问题等,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解决。” 心理咨询意识到这种局限性,尽最大努力,用温暖、真诚的表达赢得他人的信任,通过情感引导和支持,启发青少年独立思考,从而调整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语很有力量。疫情期间,北京12355开通了24小时热线,很多人半夜打来电话,惊讶地说:“哎,没想到你们的热线这个时候还能接通!”这时候,接通就是治愈。 “当人们感到孤独时,发现半夜还有人在等着接电话、提供帮助,就会觉得很温暖。人们的精神状态好了,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大家也会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或许是职业的缘故,苏伟笑着说,有时候坐公交、坐地铁都会很感动。正是社会的有序配合,才让人们能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乘坐公共交通,也正是社会的配合,才让人们能够随时找到免费、有经验的心理服务资源。“全社会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的环境,对今后人们精神状态的调整大有裨益。” 这种默默无闻的状态,正是生活本身平淡之处。虽然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超出大众想象的曲折和故事,但咨询师们并不愿意过多讲述这些相对低频的案例以吸引眼球,也不打算把所有的功劳或成就都凝结在自己身上。“我们只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和陪伴者,他们想倾诉,我们倾听,他们缺乏资源,我们帮他们牵线搭桥。经过我们的帮助,几年后他变得更好了。让他变得更好的,也是时间和自己的努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