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华西医院成立儿童心理卫生中心

时间:2024-08-16 14:00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患者数量和比例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患病率为3%左右,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为6.3%,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1%-1.5%,各类精神障碍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

2023年,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门诊量每年约3.5万人次。2月28日下午,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诊疗高峰论坛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揭牌大会在华西医院举行。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揭牌。会后,《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相关问题采访了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司徒明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司徒明静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儿童精神疾病症状相较成人不典型,成因多为累积”

NBD:您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司徒明镜:第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门诊到住院,儿童青少年的比例在增加,以前大部分病人都是成年人,现在成人病房里青少年变多了。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可以看什么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少年儿童心理咨询

此外,儿童青少年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先天和后天等多种因素累积形成的。我们在临床观察到,很多初次就诊的患者都是初中、高中年龄段。但经过问题梳理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在发病前可能早已存在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性格特征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但早期没有被发现和重视,没有进行引导和解决,随后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终于遇到导火索时,早期埋藏的问题便一发而不可收。

NBD:临床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与成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区别?

司徒明镜:儿童青少年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临床表现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并不典型。比如抑郁、焦虑在成年人身上表现为明显的情绪低落或神经焦虑,而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出暴躁易怒、不愿意上学、沉迷手机、熬夜打游戏、各种身体不适等。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多的专业经验和技术来判断。

在干预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很多症状尚未成熟,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干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神经发育的特点,还要梳理其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因素、性格特征和环境条件,这些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控制症状,还要根据上述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如果不根据患者的独特性制定干预计划,可能会出现误诊、漏诊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症状长期化甚至加重。

因此,儿童青少年独特性,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其整体全面康复。

NBD:是否可以理解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比成年人更困难?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没有什么诊治标准?

司徒明镜:是的,因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专业。很多医生可以诊治成人心理健康问题,但对于儿童,他们不熟悉发展心理学、儿童精神病理学、药物干预的特点等。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对自身症状的感知、表达、分析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很多问题需要家长、老师等第三方的观察、描述和指导,这可能会增加会诊和干预的难度,对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少年儿童心理咨询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可以看什么

目前,针对青少年儿童各类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已有很多循证研究、指南、专家共识等科学的干预标准,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部分临床医生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医生可能得到了诊断和治疗方案,但在结合临床实际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干预效果。

我们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缺口很大,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教育,同时与全国各大儿童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和标准,力争实现儿童精神科医生与患者比例的进一步平衡,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NBD:作为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及早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司徒明镜:首先,我们要增加对儿童青少年正常与异常状况的了解,避免出现问题时只看“冰山一角”。比如当孩子出现厌学、沉迷手机等现象时,家长或老师在干预前需要梳理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睡眠障碍、情绪异常、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是否被我们忽略了。这也是我们作为专业人士要和家长们继续做的事情,引导家长把关注点调整到更合理或更关键的维度,而不是只看表面的行为或学习状态的变化。

“治疗儿童精神疾病的药物非常少,甚至没有。”

NBD:针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药物方面,是否有专门的药物,或者是否有针对成人药物的剂量调整?

司徒明镜:目前,获批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各类精神疾病的药物非常少,大部分相关药物获批的适应症一般为18岁以上人群,主要是因为伦理要求难以在未成年人身上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或药品说明书更新速度慢于临床研究的进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儿童青少年“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但此类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的药物,需要提供高标准的循证证据,充分证明其在未成年人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同时密切随访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用药更加个体化,并不需要依据成人而减少用药,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标准化指标来掌握个体患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药物治疗方案。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少年儿童心理咨询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可以看什么

NBD:那么对于开发精神疾病药物的药企来说,开发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药物是否是一个可以尝试的研发方向?

司徒明镜:从临床需求来看,这是必要的。但从伦理角度看,儿童青少年临床试验受到严格限制。任何临床试验都存在一定概率的风险,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认证。这也导致很多药物无法在儿童青少年中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只能在成人身上进行测试。这也是导致目前很多精神类药物在儿童青少年中被超说明书使用的原因。

NBD:除了药物治疗,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临床诊治中还存在哪些尚未满足的需求?

司徒明镜:目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临床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因为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的关注。

但从干预层面看,专业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工作者、社工等群体的配比仍然很低,尤其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大医院心理咨询治疗门诊预约难,大部分患者的心理治疗需求早已难以满足。

另外,部分儿童青少年可能已经度过急性期,进入稳定状态,此时他/她需要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如重返学校等。这期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学校和社会的接纳,这些需求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实现医、校、家庭、社会整体结合的综合帮助,才能相对完整、系统地帮助各类儿童青少年在疾病预防、症状控制、康复训练、避免复发、回归社会等各方面满足其实际需要。

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