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咨询|虚拟情绪商品热销,提供骂醒恋爱脑等树洞服务,你买了吗?时间:2024-08-15 14:21 一款虚拟情感产品在年轻人中热销,不仅能“骂醒恋爱脑”,还能提供“失恋安慰”、“emo陪伴”等各类“树洞”服务。 这些服务看上去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服务。 您购买了“骂醒恋爱脑”服务吗? 这已经是闺蜜第四次纠结要不要跟身边没人觉得好的男朋友分手了。李玲觉得自己劝不了他,第二天工作汇报的材料也没准备好,干脆就不劝了。她到某平台订购了一款“誓死唤醒恋爱脑”服务,然后把手机塞到闺蜜手里。没想到,还没过去半个小时,闺蜜就放下手机,第四次决定分手了。虽然不知道这次的效果能维持多久,但李玲觉得,这次购买真的很值得。 这种不提供商品、只提供情感价值、标榜“虚拟商品无需物流配送”的聊天服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平台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数百、数千甚至数万家店铺,它们不仅可以“催情脑醒过来”,还能提供“慰藉失恋心”、“emo陪伴”等各种“树洞”服务。 “骂醒恋爱脑”服务: 超低成本社交 有网友表示,这些服务看上去和心理咨询有点类似。但其实,这是和心理咨询完全不同的服务。聊天交流的方式灵活多样,你不必亲自去找“心理咨询师”,长文、表情包或语音会亲自给你送上,还可以用麦克风语音。这些服务比心理咨询咨询便宜很多,一次下单只要几块钱,就连收费高的店铺也远低于正规的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两者的目的不一样。聊天服务大多只是提供暂时的情感价值,根据买家的要求,要么安慰,要么训斥,希望吸引更多回头客多次下单;但心理咨询不会盲目跟风,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自助,让访客学会自助。 相比心理咨询,这些聊天服务更像是“买”一个临时朋友。有人会想:“买”来的朋友怎么能算是朋友呢?但事实上,包括友谊在内的各种社会交往,都可以看作是变相的“买卖”——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著名的社会交换理论所持的观点。 社交都是互利的交换关系,其本质是一种付出成本换取回报的交换过程。当然,这里的成本和回报并非只是金钱,可以指任何从交往中获得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服务、信息、地位、爱情等等,俗称“人情”。比如李玲和闺蜜在一起,能得到一起吃饭、玩耍、逛街、聊天的陪伴感,一起吐槽、分享秘密的安全感,这些都是李玲能得到的“回报”;相比之下,李玲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这段关系。在一些得不到“回报”的时刻,比如闺蜜苦苦挣扎要分手时,她提供分析、建议,或者呵斥“服务”来点醒她,这些都是李玲的成本。 既然是互惠关系,如果关系中的一方付出远远超过回报,就会感到疲惫。小孩子交友时可能不会那么计较,但成年人交友时可能对一段关系的成本更敏感,因为他们也有很多工作和家庭事务要处理。就像李玲工作忙的时候,不想在闺蜜身上投入那么多精力一样。也有很多成年人,因为“觉得不好意思”、“不想麻烦别人”,宁愿把烦恼和烦恼藏在心里。总之,不想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成本。 在这种时候,直接花钱购买情感价值服务虽然要花费不少钱,但对于大多数当代年轻人来说,显然比“欠人情债”要划算得多,怪不得这些服务能卖出那么多单。 订购“好运喷雾”: 超低成本安慰剂 其实,除了“树洞”服务,还有一类更便宜却更“空洞”的情感价值产品。只要一分钱,就能买到一瓶下单付款即生效的“好运喷雾”;再加几分钱,还能买到定制版的好运;除了好运,还能买到“智商充值卡”,甚至更具体一点,就是“爱因斯坦的大脑”,拍照后就会“自动长在你大脑上”……如此抽象的产品,居然能卖出几千单。 这就像是一种微小的“迷信”,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即使接受的治疗无效,如果患者认为治疗有效,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其中无效的治疗就是安慰剂。 不过与患者不同的是,在“好运喷剂”的案例中,买家其实知道这玩意儿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但令人称奇的是,研究发现,即便人们知道安慰剂只是安慰剂,他们依然能好转。这可能是因为在服用安慰剂的过程中,人们会听到热情洋溢、富有同理心的讲解,从而产生“有人和我站在一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人们好转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下单购买“好运喷剂”的买家可能只是知道有人和自己一样在祈求好运,有人在倾听自己的愿望,自己就能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年轻人的自我愉悦消费, 其实也要看性价比 虽然以上两款产品离谱到我们家长都难以理解,更别说下单了;但别急着谴责这些年轻的买家。要知道,在交易量大的商店里,最高价位的产品售价可能还不够买一张彩票!花这点钱就能买来一天的舒适,这性价比怎么能不高呢?精神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你的消费能力允许,为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安慰剂买单并不令人反感,甚至可以算是一种自我关爱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相信自己是值得的。 这就是自私务实的年轻人。如果你向emo(网络流行语,衍生出“悲哀”、“忧郁”、“悲哀”等多重含义——编者注)年轻人推荐每小时800元的专家心理咨询,很多人会拒绝,“给我800元,我今天就能好起来”。大多数年轻人对“迷信”的安慰剂都抱着一种微妙的态度,遇到左眼皮跳就想“左眼跳是好运”,遇到右眼皮跳就想“别搞封建迷信”,主旨就是“随缘”、“偶尔信,但不完全信”。对于他们来说,在情绪低落或者孤独的时候偶尔花几块钱买一支聊天喷雾,或者在工作汇报或者新约会之前偶尔订购一瓶“好运喷雾”,都算是平凡日常生活中最浪漫(也是最划算)的消费。 如果你不想错过精彩内容 记得star“政法频道”公众号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