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升全社会对成人 ADHD 的认知水平,倡导科学诊疗

时间:2024-08-08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介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往往延续至成年期,老年ADHD患者也屡见不鲜。然而,部分民众乃至医务工作者认为ADHD是“儿童病”,对成人ADHD的认知和治疗不足,导致很多成年ADHD患者得不到诊断和治疗,难以取得应有的人生成功。

基于以上背景,医妙通邀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共同探讨我国成人多动症诊治现状,旨在提升社会对成人多动症的认知,倡导该病的科学诊治,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助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卢林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专家组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精神心理疾病及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擅长抑郁、睡眠障碍、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心理问题、酒精及药物依赖等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30余篇,总引用量超过17000次,在精神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持编写了《中国物质使用障碍防治指南》等一系列临床指南,为推动和提高我国精神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和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毅教授

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席专家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联盟主席

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协会顾问

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副主席

优生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主席

西方躁郁症委员会主席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尤其是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慢性病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主编国家疾病防治指南数部,担任《中华精神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杂志编委。

以下为访谈摘录:

相对于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成人多动症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

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

20世纪70年代末,成人多动症逐渐走入公众视野;80年代末,成人多动症分类诊断的概念逐渐被提出;而直到2013年美国《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指南(第五版)》才明确了成人多动症的疾病概念和诊断标准。

成人多动症共病现象比较常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成人患有单纯性多动症,约三分之二的成人多动症患者会罹患焦虑、抑郁、抽动症等精神疾病。

如果多动症??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青少年率可能降低20%-30%;否则,多动症可能会持续影响患者进入成年期,甚至终身。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需要明确的:儿童期多动症得到诊断和治疗后,仍有30-50%的机会继续发展到成年期。

多动症(ADHD)是一种可从儿童期持续至成年期的疾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但为何其认知率却如此之低?

成人多动症的患病率虽然较高,但其认知率却较低,可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1.多动症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症状各异。儿童期主要症状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持续存在,认知和执行功能问题也可能持续存在,但多动和冲动会因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而明显减少,同时还会出现一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其次,社会大众长期以来对精神疾病存在明显的社会歧视和污名化,因此很多成年多动症患者不愿意主动去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导致很多潜在的成年多动症患者流失。

ADHD诊断复杂,具备成人ADHD诊断资质的医生较少,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成人ADHD确诊率较低。因此,未来国家应加强成人ADHD临床规范化诊疗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合理开展医保改革,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成人多动症 (ADHD) 有哪些显著症状?

成人多动症的症状可概括为以下五点: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控制障碍;情绪问题;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等社会功能差。

如何诊断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ADHD 是一种可以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因此诊断应遵循生命周期诊断方法。

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

儿童和成人多动症的诊断均遵循18项诊断标准,但两者对症状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多动-冲动”项,儿童跑来跑去、动来动去即符合,而成人只要主观上有坐立不安的感觉即符合。

多动症虽然不会对成年人的智商造成明显影响,但会明显影响其情商,主要体现在与人沟通能力差、难以与他人合作等,给其正常的社交、工作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成年人多动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但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认知度不高、患者污名化意识强、成年多动症患者就医困难、缺乏具有专业资质的多动症医生等因素,成人多动症的诊治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成年多动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对多动症药物的安全性有所担忧,其实,现有的儿童多动症药物直接用于成人使用也是比较安全的,类比于躯体疾病,多动症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并不逊色于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和高血压药物。

目前成人多动症的治疗存在普遍未满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公众对精神类药物长期使用存在抵触情绪,直接影响成年人多动症药物的长期规范使用。

第二,成人多动症药物的可及性较差。国家对成人多动症药物的管控比较严格,很多成人多动症患者可能无法得到想要的药物。

3、行为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在国内还不够普及,同时非药物治疗缺乏医保的支持,这会无形中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阻碍非药物治疗的开展。

针对成年多动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国家是否有相关政策推动改善这种状况?

中国目前没有针对多动症的具体政策,但针对心理健康的政策却很多,比如最近出台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就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国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有很多相关政策,比如开展青少年抑郁筛查等。

国家有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政策可以运用到多动症的管理和服务中,比如旨在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知识认知的健康促进计划、在综合医院增设儿童青少年精神病门诊等。

我国很早就制定了《中国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充分利用好国家现有的政策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