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咨询|情感挽回咨询费高达 3000 元,真能破镜重圆吗?时间:2024-08-02 14:06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程璐加了这个微信。 成功加好友后,对方主动发来问候,面对如此热情和温柔,程璐放下戒备,分享了自己失恋的过程。 对方听完之后,很自信的说道:“挽回程璐的前任并不难,只要你愿意按照她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复合。” 程璐有些感动,毕竟在她看来,她和交往了三年的男朋友感情一直很好,最近频繁的矛盾也只是无伤大雅的吵架而已,她也相信男朋友只是气愤的离开,这段爱情还是可以挽救的。 萌萌老师告诉她,只要程璐愿意支付3000元的咨询费,对方就会一对一的服务,一步一步教她如何挽救自己的爱情。 陷入痛苦中的人,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程璐支付了费用。 萌萌给她打了一个半小时的语音电话,听程璐讲起了两人如何在大学校园里相识,如何相恋、如何相恋,毕业后如何选择留在同一座城市,以及各自工作后如何争吵不休而分手。 程璐把这次咨询当成了发泄的出口,她滔滔不绝地讲着恋爱时的甜蜜细节,以及最后吵架时的无聊。导师孟梦总是温柔地倾听,并回应程璐的表白。在谈话的最后,孟梦给程璐做了透彻的分析:两人是校园恋人,毕业后又选择一起工作,情感基础本身就很深厚;工作后两人的矛盾,是因为环境变迁、沟通不够造成的。不存在原则问题,彼此都真心付出过,一定能克服当下矛盾,重新和好。 程璐也在这次谈话中学到一对新概念:“真分手”与“假分手”。用萌萌的话来说,程璐和前男友的“假分手”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沟通不够而引发的,而这样的分手往往是可以挽救的。 这次谈话给了程璐信心,让她看到了实现愿望的可能,没时间仔细查经纪公司和孟梦的背景,程璐决定试一试。 通话结束后不久,萌萌给她发来一份文件,告诉她挽回前任的三个步骤:暂时断绝联系、修复自我形象、重建亲密关系。 在这份文档里,有很多程璐从未听说过的新概念: “冷淡期”的第一步,程璐要断绝与前男友的一切联系,不关心、不评论他的动态,不主动与他交流。这一步,在文件中被称为“断绝与他的情感联系,以更高的姿态面对他”。 在自我提升的第二步,程璐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他可以通过换发型、练化妆、学穿衣打扮、学习新技能等方式重塑自我形象,以便日后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这一阶段,萌萌引导程璐通过发朋友圈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用文件的话来说就是“适当的自我表露”。 程璐有些担心:“就算我马上去办了健身卡,半个月内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怎么吸引她?”萌萌笑着给程璐语音回复:“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变化,而是要让对方看到你的态度。健身一个星期很难有效果,不过化个妆、修个图总可以吧?让她看到你在做什么,最重要。” 第三阶段,也就是文件中所说的“破冰再联结”阶段,这期间谜团重重。根据教程,程璐需要选择性地点赞、评论前任的朋友圈,这被称为“重新理顺关系”;如果对方没有回应,说明前任存在“回避型人格”,那么,相应的,程璐要“适当延长退出节点”;如果对方回应了,程璐也要保持冷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对方的逆反心理,变被动为主动,由低位变高位”。 程璐被这门玄学给骗了,她一步步进行挽回计划,可前男友始终没有回应。 萌萌安慰她:“给对方一点心理准备的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半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进展,程璐购买的一对一辅导服务已经过期了。 “层层骗局” 就像赌徒不愿离开牌桌,输了也不愿放弃,程璐决定再试一次,这次她购买了价值1.2万元的服务。 程璐拿到了一份新的文件,看起来比之前的那份要高级一些。 在新教程中,萌萌拿出了“价值诉求理论”,以极其专业和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和解构二者关系的变化。 努力还在继续,但一切都是徒劳。 很多时候,程璐都想过放弃。但孟孟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告诉她如果现在放弃,她会失败。每当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就会翻看孟孟的朋友圈。在那里,她看到了很多在孟孟的引导下重拾爱情的客户的聊天记录。她还点赞了其中几条,评论道:“让我们一起分享好运吧。” 程璐真心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但和前男友的关系始终没有任何进展,不管是程璐主动发朋友圈分享生活,还是点赞前男友的动态,他都是置之不理,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之后,程璐心里就有点慌了。 她打电话给萌萌,问她要不要主动和前男友见面,把事情说清楚,让她安心。 孟萌第一次不耐烦地批评程璐,“对方的行为说明他对你还是有些心理抵触的,一味的推进感情,只会让对方离你越来越远。”孟萌用“没情商”“不懂懂男人心理”“不懂经营感情”等狠话批评程璐的鲁莽。 萌萌提到,经纪公司可以通过微信联系程璐的前男友,用“心理技巧”打消他的顾虑,打破感情僵局。 就这一项服务,他就要付两万块钱,程璐就像一个输光了所有钱的赌徒,拿出自己最后的积蓄,买了这个课程。 付完钱,程璐收到了一本电子书,萌萌让她好好看看,好好学习。 书名是《撩男人的108种方法》,内容分为16个章节,既有“遇见男神”“在微信上撩男人”等课程,也有“训练”“洗脑”等疑似PUA内容,甚至还有“实战”“性技巧”等露骨章节。萌萌要求她通过资料“全面提升自己”。 在题为《撩男人的108种方法》的材料开头,情感导师们写道:“(我们)就是想尽力填补中国女性传统教育的这个空白。我们从小就愿意花至少10万元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东西进入社会后用处不大,能给你挣到5000元左右的月薪,差不多就这些了。但你却不愿意把钱花在(情感)这个关系到你一生幸福最重要的科目上。” 看起来很合理。 可还没等程璐看完这本书,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前男友公布了新恋情。 自己花掉的钱和时间就像是开玩笑一样。程璐把这条朋友圈的截图发给了萌萌,却始终没有收到回复。当程璐意识到服务失败,要求退款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 程璐终于明白了:她以为自己买下了挽回前任、挽回爱情的套路,但事实上,套路里被玩弄、被欺骗的其实是她;她以为自己学到了心理学知识,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别人利用心理学骗钱的受害者。 程璐从梦中醒来,联系上了学法律的朋友。她发现自己不仅钱被骗,维权也困难重重。朋友告诉她:“客观上,你为对方的咨询付了钱,对方也确实为你提供了服务。虽然你未能赎身,但从法律角度很难证明谁对无效服务负有责任。” 程璐并不是个例,追责无力、维权难,是每一个遭遇“情感咨询”欺骗的消费者面临的共同困境。 自称拥有“ACI美国心理咨询认证,专攻两性情感领域”的导师孟梦消失了。不过,其他平台的情感服务仍在吸引客户和收获。程璐搜索了所谓的“ACI认证”。 我刚刚发现,做国际心理咨询认证的ACI机构,在国内直接上它的官网就可以看到,但是在国外的网站上搜不到,只能看到一些索引网页。 不仅如此,程璐甚至发现,好像还有一个同名的美国认证协会,也就是ACI。 该组织于1999年在美国成立,在世界各地拥有合作机构提供认证服务。 程璐仔细的查看了带有这个LOGO的美国ACI的官方网站,并没有找到注册国际心理咨询的认证项目。 事实证明,看似专业的认证,其实是虚假的自我包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含有“心理咨询”关键词的投诉多达2000多条,其中80%与“情感咨询服务”有关。 在各大平台搜索“心理咨询”,跳出的第一页都是一些神秘的“情感咨询”链接,主题包括挽回前任、经营爱情等。这些机构的名字往往透露出这样的主题:“爱就在那儿”、“爱很容易”、“懂得爱”等,但陷阱却无处不在。 这些导师们个个身着精致的西装,挂着夸张的个人海报,被冠以“国际认证心理咨询”“性别情感专家”“深谙人性资深心理学讲师”等各种头衔,看上去光鲜亮丽。 但如果缺乏专业的支撑,这些都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而已。 情感咨询就像池塘里疯长的水葫芦,正在入侵和破坏心理咨询的生态系统。 乱象的背后,是本来就不完善的心理咨询市场。 “缺乏心理咨询” 雨桐是成璐的一位好友,比成璐大几岁,最近也在寻求心理咨询,不过她并不是因为感情问题寻求帮助,而是为了自身的健康。 今年还在读硕士的童童感觉自己好像有点不对劲:长期的科研压力让她的作息时间颠倒,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伴随失眠的还有情绪的崩溃。她觉得自己有时候跟AI一样冷酷,无法产生情绪波动,有时候又过于敏感,会因为在知乎上看到同学的回答而情不自禁地哭泣。 失眠三天后,雨桐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她在各个平台上搜索心理咨询机构,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情感咨询外,其他心理咨询项目也是琳琅满目,让她难以分辨。 在遇到一位自称通过了“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咨询师专业认证项目”的导师,在对方开出高价后,心存疑虑的余桐查看了背景资料,才发现这位咨询师所谓的“全国认可”、“相当于专业资格”的ACI证书,是由美国私人机构颁发的,并无法律效力。 在这么多层包装之下,很难找到真正的专业人士,这也是很多寻求帮助的人面临的问题。 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都去哪儿了? 我们需要回到2017年。 今年,人社部正式取消了国家级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证,此后几年,再无替代性评估证书出现。这意味着: 中国不再有政府主导的统一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资格考试。 由于缺乏官方的专业认可,心理咨询的门槛几乎消失了。 政策变化带来行业生态巨大变化。 胡梅是一名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书、从业八年的专业咨询师。她指出,目前市面上心理咨询证书的颁发单位,基本都是各类民间心理协会、商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指导中心等。 这些机构颁发的资质不仅缺乏权威性,而且也不能保证专业性。 据烂仔记者调查,大部分心理机构的申请要求极其宽松: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均可申请,无须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作为基础。 该机构的培训流程主要以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当你登录系统听课时,学习时长会自动计算,完成规定的课时后即可参加考试。认证周期一般为2-3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整个学习过程无人监管。 知乎评论区,聪明的网友给出了应对考试的建议:如果不想学习,就打开手机让其自动复习功课,然后考前请机构老师预测题目,基本就能过关。 但这些严重淡化的心理培训根本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心理咨询,更无法提供专业的服务。 “主要是野鸡” 按照17年前的国家规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需要学习30门以上专业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完成不少于250个小时的临床心理学实践和至少200个小时的专业督导培训,并需要接受终身继续教育和伦理督导。也就是说,每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上岗前都需要至少7年的培训。 在执业资格证必须通过国家认证的时代,每一位心理咨询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专业磨练。 一旦监管撤回,就意味着市场开始鱼龙混杂,17年过去了,那些进入市场的所谓心理咨询到底有多大价值,没人能给出答案。 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胡玫感叹,“你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相反,取消国家认证之后,各种牛鬼蛇神都可以当心理咨询了,整个市场被打乱了。” 市面上流传的那些号称“零门槛”“高收入”“拿证就能就业”的证书,其实一点都不权威、不专业,甚至可以说,现有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除了取得国家级认证的,其他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都值得怀疑。 自2017年起,不仅国内没有统一的专业认证,国际上也没有公认的权威心理咨询证书。余桐在搜索过程中看到最多的“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专业认证项目”、“CIP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GPST注册国际咨询师”等证书,其实都是民间机构颁发的,没有专业保障。 即使没有任何心理学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普通人,花费不到1万元即可获得上述证书。 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利用制度漏洞疯狂赚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只能在垃圾堆里寻找专业人士。 这就是心理咨询市场的现状。 问题已经显现。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通知,国家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防治中心将正式挂牌成立,重要任务包括推动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师资队伍、组织相关业务培训等。 在胡玫看来,只有这些举措落到实处,才能根治当前心理咨询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 雨桐最终联系上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她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机构和咨询师,让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科学的心理健康咨询。 讨不回钱后,程璐决定放下前男友,开始新生活,她希望那些用套路骗钱的所谓“心理咨询机构”能尽快整顿。 心理咨询,一个本已紊乱的生态系统,正等待源头清水的到来。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