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天津河北安怡医院:专业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提供全面诊疗与康复服务时间:2024-07-18 14:01 天津河北安医院是一所以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为重点,集诊疗、教学、科研、康复、防治为一体的二级精神病医院。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门诊设立了精神科、内科、中医科、睡眠门诊、抑郁诊疗门诊、中医精神科、心身障碍科、心理康复科、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脑功能检查治疗中心等专科和亚专科。住院部设有男病房、女病房、开放式家庭病房,配备空调、电视、冰箱、无线网络、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开展个体、团体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等咨询方式,帮助人们解决恋爱、婚姻、就业、升学、工作、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我们开展系统的心理康复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社会服务、作业治疗、农疗、康乐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自我护理、职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心理康复措施,使严重心理创伤患者和正在康复中的患者得到心理支持,改善健康水平,减少心理衰退和疾病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学阶段是从儿童向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气质、性格、良好学习习惯、正确人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渡阶段。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但心理成熟度和情绪调节能力还未跟上步伐,生活阅历少,抗挫折能力低,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那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1. 适应问题 中学生情感丰富但不稳定,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但自我调节能力不完善,对环境变化虽然敏感,但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心理上的困惑或担忧得不到及时缓解,导致适应问题。 2. 学习和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中学生常见的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主要的焦虑问题。由于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恐慌,出现失眠多梦、考前频繁上厕所等症状。社交焦虑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害羞和不安,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敢和别人说话或看别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3.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表现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紧张关系;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一半幼稚一半成熟、一半独立一半依赖、充满矛盾的时期,此时在情感、行为、观点上要求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又期望得到关心和安慰,面对老师、家长时容易产生疏离和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需要倾诉烦恼,交流内心的感受和秘密,同时独立意识强,表达欲望高,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因叛逆心理而产生争执。也可表现为与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如早恋。中学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心理上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向往,有时父母、老师的过度约束,可能使其产生较强的叛逆心理,使之更容易陷入早恋的误区。 有些学生不敢与异性交朋友,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批评和误解。 4.情绪调节问题 主要表现为抑郁,多因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引起,表现为持续性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快乐,还可出现睡眠问题、身体不适等表现,严重者对前景和未来失去信心,出现自杀行为。 5. 自我意识问题 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即孩子低估或低估自己,只看到甚至夸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即使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也认为“我做不到”而放弃追求。同时,还会出现害羞、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 6. 过度使用手机 使用手机上网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便利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不少学生利用本该用来写作业或休息的时间玩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7. 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以上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中学生就能顺利健康地成长;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例如: 1)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还可表现为睡眠障碍、体重下降、食欲不振、乏力、头痛等身体不适。严重者感觉日子如年华,生不如死。 2)焦虑症:表现为经常担心将来可能发生的某些难以预料的危险或不幸事件。这种恐惧与具体环境无关,没有特定的方向,可伴有坐不住、来回走动、细小、无目的动作增多、肢体震颤、肌肉紧张、出汗、血压升高、心悸、气短、胸闷、尿频、排尿困难、腹泻等躯体不适。严重者可有死亡临近感。部分学生害怕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嘲笑或批评,担心与同学相处不好,遇到困难时感到紧张、尴尬,常伴有睡眠障碍、心跳加速等躯体不适。 3)强迫症: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痛苦、焦虑,想控制却控制不了、摆脱不了,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有的学生怕脏,反复洗手;喜欢在地上直线行走;有的学生反复疑惑桌子为什么有四条腿等等。 4)恐怖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情境产生异常恐惧。该物体或情境并不危险或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恐惧感远大于危险性程度,在同一情境中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常伴有焦虑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回避行为。有的学生害怕社交场合,害怕上课时被老师提问,害怕上台演讲;有的学生害怕黑暗或有毛发的动物等。 5)分离[转换]障碍: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可表现为肌肉阵挛性发作、晕厥样发作、呼吸运动障碍、过度换气、情感爆发、满地打滚、阵发性嗜睡和不动等。症状无器质性基础,症状变化迅速、反复。有的学生受到刺激后突然出现下肢瘫痪,很快恢复,精神刺激后又重新出现。症状可能在有人注意时加重,症状易受环境或自我暗示诱发。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